主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發表日期:2007-10-31 14:47
網址: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曲芳姿/華語教師‧家長
「老師,小雄打我,鳴………………。」「老師,幫我擦屁屁。」「老師,幫我綁鞋帶。」「老師,小華他好臭噢!一定是又大在褲子上了。」………。三~六歲的學前教育是所有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這是札根的工作。幼教老師所付出的愛心、耐心以及所受的辛勞,是不亞於孩子的親生娘的,也應該是最令人敬佩的。但是目前幼教的人事、行政、實務、觀念、環境仍不盡理想,實有待相關單位以及家庭、社會助其一臂之力,共同配合,以期突破改善現狀。
(一)導正教育責任觀念
在發生娃娃車悶死幼兒事件之後,曾在中廣熱線聯播中聽到一位幼教老師說:她們的工作繁重瑣碎,請不要給她們壓力。其實當我們在選擇一個行業前,應對它的責任、權利及義務有明確的認識。如果老師工作太多,應向上級反應另尋解決之道,而不能以此做為傷害幼兒的藉口;如果不能勝任,應辭去工作另謀高就。
(二)提昇幼教師資專業素養
日前聯合報副刊登一篇文章,是一位多年前任幼教的老師寫的。內容大意是說她在剛踏入社會接的一班幼兒,曾發生一件令她至今仍感遺憾的事:某幼兒因畫畫兒不理想,她誇張的拉著孩子並假裝打電話給警察叫警察來抓她。這帖猛藥果然嚇壞了孩子。第二天,媽媽到校問老師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她的孩子半夜嚎啕大哭驚喊著:「不要抓我、不要抓我…… 」這位老師良心發現引咎辭職,這還算是很負責任,只不過現在,在現任的老師中,還有多少老師在做這些有意、無意傷害孩子的事?目前有些幼兒師資是高中職畢業生,將一群小小孩交給大小孩管教是大人的錯。我們需要有智慧、人格成熟、年紀稍長、自己有育兒經驗的老師,因為二十歲、四十歲;未婚、已婚;自己沒有小孩、有小孩;前後兩者對幼教的觀念、態度及管教方式都會大不相同,後者有時間的歷鍊、經驗的累積,處理事情應會更圓融,將後遺症減至最低。或是每班請幾位愛心義工媽媽,每天輪流到班上幫忙輔導孩子的偏差行為,分擔老師的雜務,以期孩子能在高品質的教與學環境中成長。
(三)家庭教育好,學校教育事半功倍
忙碌的社會,不良的溝通,使得親子關係日漸疏離,如果社會型態能改變,將有助於改善此現象。
(1) 如歐美,商家在下午六點結束營業,使大 家無處可去,必得留在家中。週六不上班 ,可全家行動辦事,增加彼此情感。
(2) 晚上八點~九點黃金時段,電視不播任何 節目,將投向電視的目光、精神,拉回投 注於身邊的至親,加強親子、夫妻感情, 安定社會,君不知齊家後,方能治國平天 下。
(四)期盼企業界回饋
我們一向引以為傲的是經濟--什麼「亞洲四小龍」「創經濟奇蹟」…………,其實這是一種假象,因為我們偷跑,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們不但不休息反而拼命的工作,立足點不公平的競賽,即使贏了又有什麼值得驕傲沾沾自喜的呢?這樣的「打拼」,如果沒有奇蹟式的成績表現那才是真正的奇蹟呢!問題是我們這麼努力好像得到很多,可是我們不知道失去的更多。最近一件在英國訴訟的案子:英國父親不讓中國媽媽將女兒帶回台灣生活,因為他說台灣是個不適合人居住的環境,這個已經給我們一個當頭棒喝的答案。我們應該要求造成這樣優劣互見的環境最有貢獻的企業界要有所回饋與彌補:
(1) 給予生產女員工三年的育嬰假(留職停薪 )。
(2) 為專職媽媽多提供中年就業的機會。
(3) 出資建立設備完善的幼兒學校,提高幼教 師資及薪資。
這些遠比成立文教基金會更實惠受用。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了每一個幼兒,請每一位大人,在追求外在有形的物質娛樂之外,同時別忘了內在無形的素養教育(人文、精神、品德)更是重要,也更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