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南港國小附設幼兒園💒
 
回列表

上一筆資料   下一筆資料
主題:老蘇老師:犯了錯,反思比悔過重要
發表日期:2014-12-02 10:47
網址: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4746
手機裡,朋友傳來一則緊急的訊息:「學生偷了東西,請問處理偷竊事件的SOP(標準作業程序)流程是什麼?」

朋友任教於國中,這是第一次遇到學生偷竊的突發狀況,他想要更圓滿的處理這件事,於是想聽聽我的看法。見面後,朋友說:「這三位學生其實都很乖,只是看到櫃子裡的獎品,一時克制不了內心的欲望,就順手拿走了一些東西……」

我問:「那麼這些學生後來的反應如何?」

「嚇死了啊!」朋友說,「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犯下這樣的過錯。」

我沉思了一會兒,「其實這事情若發生在我的班上,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不過我最想知道的是:孩子在事情發生後,到底在想些什麼?所以我會先讓他們去寫『反省單』……」

「有有有,他們有寫反省單。學校要他們寫的……」朋友隨即從包包裡拿出三張反省單。A4紙上印著大大的「反省單」三個字,上頭條列式問了幾個反省問題,最後下方出現了一堆本人、家長、學校的簽名欄位。

仔細看過反省單,我說:「其實我很不愛用這種有既定格式的反省單,你不覺得這很像我們那個年代的『悔過書』嗎?它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但是,我們真的能從這些字句裡,讀到孩子的真心嗎?」到許多學校進行講座時,我常和老師們分享「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這陣子以來,我發現「反省單」這個概念常被拿來與「悔過書」劃上等號。常有老師反映:「反省單不好推行,學生都亂寫,氣死我了……」到馬來西亞和華語老師們分享時,台下也有老師問:「學生和我嗆聲說,他們寧願被處罰,也不願意寫反省單……」

這個問題當下讓我有些愣住,因為在我班上從未有如此反彈的現象,也因此我一直思考著該如何更適切回覆這些問題。看到這些偷竊反省單之後,我終於明白這其中的落差。

首先,我們得先釐清「悔過」與「反思」之間的差異。當孩子犯錯,我們應該別急著強迫孩子「悔過」,而是讓他們學會「反思」。

【被動的悔過vs.主動的反思】

「悔過」,是大人們要求孩子去執行的一種處罰。這對孩子而言,是被動的面對錯誤,也因此孩子的內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恐懼、不服氣、應付、逃避、只想給大人們一個交代……但是無助於他觀看自己的內在,無法協助他去感受他人的傷痛。

「反思」,則是一種自我觀看的狀態。在大人們的協助下,孩子一步一步去看到自己在這段時間的行為狀態,一層一層去抽絲剝繭內在的起心動念。反思的主角是孩子;反思的歷程,是主動而感性的。

也因此,擁有「反思」能力的孩子,會持續進步,因為他們認真修正自己,每天與自己對話,什麼大小事都拿來反省一番。反思能力可視為內在強大的驅動力,應該優於其他能力之上;甚至,擁有反思習慣的孩子,學業能力會比其他孩子來得更優異。

總是被逼迫著「悔過」的孩子,常犯下同樣錯誤,令人頭痛不已。因為我們始終著眼在「孩子犯錯了就該接受處罰」這樣的論點上,卻忽略了「這件事究竟帶給孩子什麼教訓」、「我們究竟教會了孩子什麼」,這兩個該用心探討的問題。

【進行反思,從書寫練習開始】

如何教孩子擁有「反思」能力呢?可能要透過逐步的書寫訓練開始。在我班上,是先練習寫每日反省小文,持續兩個星期,讓孩子習慣每天陳述自己需改進的小缺失,才能在孩子犯錯的當下,讓他們願意以反省單來書寫自己的過錯。

反思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觀看:❶ 在這樣的過程中,自己做錯的部分;❷ 這件事對自己所帶來的後果或影響;❸ 這件事對他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❹ 要如何彌補自己所造成的傷害;❺ 下一次在同樣的時空背景下,要如何避免自己犯下同樣的錯誤。

我習慣給一張白紙,讓孩子盡情的去書寫,沒有任何格式,孩子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是從孩子寫下的文字多寡、段落分法、情緒用語……都可以拼湊出孩子對這件事情的真正想法。反省單其實只是一個逐步引導孩子去思考的工具,也是大人與孩子對談的輔導工具,千萬別把它當成了唯一的處罰方法。

有家長問到:「孩子就是不願意寫啊!在衝突的當下,他哭啊、鬧的,根本沒有辦法讓他去寫反省單……」其實,這得先質問我們自己的內在:我們究竟是在強迫孩子「悔過」,還是有耐性的引導孩子去培養「反思」的習慣呢?

我回答:「這可能要讓孩子有書寫的習慣,從每天寫日記、心情小語、反省短文……開始引導。當孩子習慣於用書寫來表達內在想法時,我們就有機會去引導他的價值判斷。同時,反省單的首次使用,可能要在孩子真心覺得自己做錯了、也願意接受父母的教導時,才是最佳出場的時機。有了第一次成功的書寫經驗後,下一次孩子面對寫反省單,接受度就會高一點,也會比較快進入反思的狀態。」

【成為真誠面對過錯的行動者】

那麼究竟該如何妥善處理孩子的偷竊事件?我為朋友列了以下幾點建議:

❶ 師生共同成長的學習歷程

跳脫公式化的SOP處理原則,每一次的犯錯事件,對學生和老師雙方而言,都是很好的學習歷程,也是師生之間極佳的對話機會。

當然我們也可以公事公辦—交由學校去處理、寫悔過書、通知家長、記過處分……但是我們何不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學習處理自己的問題;在這樣的對話過程,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信賴度與情誼;而老師本身更可以從對學生的循循善誘中,得到更多對生命的體悟與成長。

❷ 處理的層級可大可小

偷竊行為可以是很嚴重的過錯,但也可以視為對學生的機會教育,畢竟,這樣的過錯源自於學生克制不了內心的欲望所致。因此,事件可大可小,端看學生所展現出來的態度而定。

孩子的態度如果不對,當然我們得嚴正的訓誡他,喚醒他內在的道德判準;但是如果孩子能對過錯表達出真誠歉意時,給予他一個罪名或是嚴厲的處罰,就並非那麼迫切需要了。

❸ 給予家長實質的建議

偷竊行為發生時,通常都會在第一時間告知家長,但是這容易讓家長大暴走,採用激進的打罵方式來處理。然而在處罰過後,很多孩子會因心生恐懼,只記住了被處罰的後果,而忽略了更深層的省思;或是因受到處罰,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代價,反而失去了在乎的心情。

比較好的做法,是建議家長用比較理性的態度,一路協助孩子不斷的去釐清:從這件事情裡學到了什麼教訓?下一次在同樣的誘惑下,還會犯下同樣的錯誤嗎?同時,也需要真誠肯定孩子在這處理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努力與心意。

❹ 由孩子自己對過錯進行補救

處理孩子的犯錯時,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步驟:讓孩子自己對過錯進行補救。有了這個步驟,孩子內心的愧疚感才能有一個出口,他才會記住這件事所帶來的正面意義。

我們應該不斷的反問孩子:「那麼你覺得該怎麼做,才能把自己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你願意做什麼,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歉意與誠意呢?」對於孩子的想法,我們可以提出建議,但不要給予評論,並一路支持孩子信守諾言的行動,這才是把事件處理到圓滿的最完美句點!

❺ 更高層次的學習

當我們刻意從最低階的「處罰」層級,昇華到更高階的「想教會孩子」層級時,內心就會湧現無數想教好他們的方法。我們著眼的是孩子犯錯後更高層次的學習,孩子會感受得到老師的心意,也會一輩子感恩、記得。

有個成績優異的女孩,在畢業前夕信誓旦旦向我表示,她一直記得兩年前的考試作弊事件,說自己以後永遠不會再犯,因為老師有教過她。也有個男孩在長大後笑著對我說,他永遠不會在人生路上走偏,因為小時候那些亂七八糟的行為,全都被老師修正了。

有時候想想,當孩子在小時候犯點錯也是好的,只要適時的導正,這些錯誤就像是為他們提供了保護疫苗,會在他們人生交叉路上時時顯現,成為警惕自我的最好借鏡!

幾天後,朋友傳來訊息:「那三位偷竊東西的學生,又重新寫了一次反省單,空白紙上滿滿都是他們反省後的真誠話語。他們自己決定從現在起到畢業那天,每週兩次提早到校來幫忙打掃教室。

原先這間教室因為髒亂,加上有許多閒置空櫃子,才引發他們犯錯的衝動。所以從現在起,這間教室都交給他們三個人去管理了。」

這些孩子從一開始被認定成「壞學生」、內心滿懷罪惡感,一路蛻變成願意真誠面對過錯的行動者。能得到這樣美好的轉變,一位輔導者在當下所持有的信念與視野,實在是影響甚鉅。因此,我們又豈能輕易錯過任何一次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珍貴機會呢?

《文章摘自親子天下雜誌─網路部落格》
本班網瀏覽人次:
(02) 2783-4678 轉1810(辦公室)、1900(小熊)、1901(企鵝)、1902(綿羊)、1903 (白兔) FAX:02-2788-1427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惠民街67號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