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書單:給0-6歲,「經典童書」開啟閱讀的
發表日期:2015-02-11 10:26
網址: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9539&view=full&time=1423621232145
|
從小建立閱讀的美好經驗,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養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發展需求,從經典童書著手,幫孩子開啟閱讀的大門。
------------------------------------------------------------------------------------------------------------------------------
選我!選我!請投「經典童書」一票
買書像投票,父母的選書決定了孩子的閱讀胃口及書店銷售排行的樣貌,若任由市場自由競爭,想必有些安靜的好書會在滯銷天數超過規定標準後,黯然退出舞台。身為第一線童書銷售市場的觀察者,我們知道新書未必等於好書,新書雖然豐富了閱讀樣貌,並有機會開啟未來經典可能,但在藏書空間有限的限制下,我們必須像淘金一樣過篩,讓好書留下。
不管是因為通過時間軸考驗而過關的經典,或者初上市幾年就預備了經典樣貌的常銷書,都是這次推薦0~6歲閱讀書單的首選。
小小孩為什麼要讀經典?
一九九二年,嬰幼兒閱讀運動Bookstart在英國展開,活動內容是贈送新生兒一份閱讀禮袋,目的是鼓勵家長為孩子朗讀圖畫書,建立孩子與圖畫書第一次接觸的美好經驗。而這份美好的經驗,架構在大人的幫助及選擇對的讀物的基礎上。
大人是親子共讀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有些大人本來就熱愛閱讀,有些則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愛上童書。選擇對的讀物其實不需要從頭摸索,因為長期以來通過世界各地父母共讀經驗肯定、而持續出版的口碑讀物,正是閱讀起步的最佳選擇。一九八一年,日本圖畫書界舵手松居直先生所著的《幸福種子》一書,便強調「親子共讀」的精神,同時推薦世界各地及日本本土創作的經典圖畫書。
一九八八年,美國紐約時報書評編輯Eden Ross Lipson為父母撰寫的第一本選書指南《The New York Times Parent's Guide to the Best Books for Children》,書中所推薦的書籍大部分也是經典書籍。
另外,台灣小大讀書會的發起人林真美,在二○○七年推動經典閱讀活動時曾發表一篇文章,闡述閱讀經典的理由:「童年是我們的根基,既短暫卻又極為重要,所以,要把握住這可貴的時機,在孩子的童年中,提供豐富多元、有機又營養的環境,讓孩子自行去抓取。這正是為什麼大人要為孩子介紹經典繪本的理由。」
有些父母提到,孩子對學者專家推薦的「經典」作品並不捧場,這其中牽涉到的核心問題,也是大人的幫助以及是否選對書籍的問題。大部分童書都有標示適合閱讀的年齡,但如何能選到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卻倚賴大人對孩子的了解。
從遊戲中開始閱讀
首先,對幼兒來說,「味覺、觸覺、嗅覺、聽覺、視覺」是通往世界的五個窗戶,五覺影響了孩子腦部的發展。因此孩子6~18個月大的閱讀起步期,書就像玩具,可看、可摸、可咬的布書,或是硬紙頁書材質的書籍都可以選擇。
這段時間經常是進行親子共讀最挫折的時間,大人常會反應孩子不能靜下來聽故事。其實先從孩子可以「玩」的書開始,像是遊戲書(包含了翻翻書、拉拉書、找找書、觸摸書、立體書、洗澡書),還有指物命名的書或簡短的兒歌韻文,透過這些好玩的書,慢慢的就可以與孩子建立共讀的習慣。以下推薦幾本適合幼兒的遊戲書: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上誼)是艾瑞卡爾的代表作,獨特洞洞書的設計,創造書能讀也能玩的形式。《小波在哪裡?》(上誼)這本書巧妙的將躲貓貓遊戲運用在圖畫書設計中,一九八○年問世後,開啟了幼兒翻翻書的玩具書模式。深受家長喜愛的《小寶寶翻翻書》(上誼)為四本生活小書,提供了親子一問一答的互動媒介。《小金魚逃走了》(上誼)是日本繪本作家五味太郎一九七七年的作品,引領孩子細心觀察,可以一再重讀,樂趣不減。
適合幼兒的故事類型
除了遊戲書之外,三歲以前幼兒在書籍內容的選擇上,以歌謠韻文、數數書、基礎認知、親子情誼、生活經驗、晚安故事、動物故事為主。推薦的書有下列幾本:
歌謠韻文:《荷花開蟲蟲飛》(信誼)是傳統兒歌,包含繞口歌、連鎖歌、數字歌、搖籃歌、遊戲歌等經典兒歌。《紅龜糕》(信誼)是台灣第一本專為幼兒撰寫的台語兒歌,內容充滿孩子喜愛的動物主題及台語音韻之美。
親子情誼:《猜猜有多愛你》(上誼)、《爸爸跟我玩》(上誼)這兩本書是可以邊讀邊玩的書,讀完一次後就能按照書中所描述一起玩耍。
生活經驗簡易故事:《媽媽買綠豆》(信誼)、《早起的一天》(和英)這兩本書是台灣孩子的生活經驗書,畫面中有許多環境細節安排及家人關係描述,充滿了家庭溫暖及生活樂趣。
晚安故事:《月亮晚安》(上誼)是以孩子角度出發所寫的晚安書,一九四七年發行至今已發行超過一千萬本,被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為「本世紀具有影響力的經典書籍之一」。
五大特色認識好的幼兒文學
了解孩子的發展後,就比較知道如何檢查書的內容,選書時也較不會因著暢銷品或價格考量而疏忽品質。因為幼兒閱讀重複性很高,書籍在精不在多。
若從幼兒文學的角度來看,好的幼兒文學具備以下特色:
一、乾淨容易跟隨的故事軸線。例如:《母雞蘿絲去散步》(信誼)、《和甘伯伯去遊河》(阿爾發)。
二、生活化且熟悉的人物情節。例如:《小雞逛超市》(小魯)。
三、重複累加堆疊的敘述方式。例如:《我的衣裳》(遠流)、《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Walker)、《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HarperCollins)、《Have you see my duckling?》(William Morror)。
四、看得到小孩的真性情。例如:《小貓頭鷹》(信誼)。
五、幽默趣味。例如:《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信誼)、《小象散步》(天下雜誌)。
另外要提醒的是,台灣的幼幼書及圖畫書大部分是翻譯作品,翻譯是否順暢也會影響朗讀故事的品質。
多元故事內容豐富閱讀世界
3~6歲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趨向多元,以下推薦一些相關的作品:
一、經典童書主角。孩子喜歡童書主角的原因,主要是童書中塑造的許多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特色,孩子會將自己投射其中找到認同。
推薦書:《小兔彼得的故事》(青林)、《瑪德琳》(遠流)、《好髒的哈利》(遠流)
二、童話/傳說。從前從前……這常常是童話故事的開始,不管是東方或西方的民間傳說,都有著口傳文學的型態,也就是琅琅上口、易於流傳。
推薦書:《100萬隻貓》(遠流)、《三隻山羊嘎啦嘎啦》(遠流)、《老鼠娶新娘》(遠流)、《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遠流)
三、幻想故事。孩子常遊走在虛實之間,而森林的場景總是讓孩子充滿無限的想像。
推薦書:《在森林裡》(遠流)、《神奇畫具箱》(阿爾發)、《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和英)
四、自我認同。自信來自於自我接納,培養孩子接納自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非常重要。
推薦書:《愛花的牛》(遠流)、《大象艾瑪》(和英)
五、親子情誼(父女/祖孫)。家庭由許多家人共同組成,家人之間的關係也影響了孩子的發展。
推薦書:《大猩猩》(格林)、《魔奇魔奇樹》(和英)
六、友誼/分享。友誼和分享是童書中很溫暖的主題,也是孩子會喜愛的主題。
推薦書:《古利和古拉》(上誼)、《門鈴又響了》(遠流)
七、經驗成長。經驗成長經常令共讀的親子會心一笑,有時還能安慰或鼓勵孩子。
推薦書:《子兒吐吐》(信誼)、《上街買禮物》(上誼)、《阿文的小毯子》(三之三)
八、無字書。讀圖的能力和讀字的能力一樣重要,無字書透過畫面的設計,讓閱讀像看電影一樣。
推薦書:《雪人》(上誼)、《雨傘》(小魯)
九、幽默圖畫書。幽默有趣的故事最能吸引孩子注意。
推薦書:《老鼠弟弟的背心》(東販)、《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三之三)、《怪獸古肥羅》(維京)
十、情緒學習。幼兒的情緒教育影響了孩子的青春期及成年的情緒特質。
推薦書:《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HarperCalling)、《菲菲生氣了》(三之三)
十一、品格教育。品格的六大支柱之一是「責任」,透過經典故事,讓孩子了解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負責,也能想想如何做一件事讓世界更美好。
推薦書:《貝雷的新衣》(天下雜誌)、《花婆婆》(三之三)
善用選書幫孩子選擇經典書
選對書會讓親子共讀事半功倍,適齡及適合共讀的書,只要照著唸,就會得到孩子說「再講一次」的肯定。建議為孩子選書時,可參考幾本選書指南:《幸福的種子》(青林)、《小小愛書人: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信誼)、《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信誼)、《寶寶愛閱讀》(小魯)、《童書大家庭》(彩虹愛家)。
此外,在選書時不妨與孩子到書店或圖書館進行「親子試讀」,先與孩子試讀你想選擇的經典故事,觀察孩子的反應,幫助孩子選到自己喜好的經典書。
------------------------------------------------------------------------------------------------------------------------------
◆給家長參考的閱讀指南書單
幸福的種子(青林)
小小愛書人: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信誼)
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信誼)
寶寶愛閱讀(小魯)
童書大家庭(彩虹愛家)
------------------------------------------------------------------------------------------------------------------------------
作者:嚴淑玲(誠品兒童書店店長)
出處:2009-11 親子天下專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