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5個安全辨識法, 選對孩子的玩具
發表日期:2008-03-16 17:58
網址: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4106
|
硬幣、原子筆筆蓋、窗簾繩……竟然也會傷害孩子!當孩子在家玩耍時,如何做,才能百分之百放心?
文.楊心怡 攝影.蕭世英
2008/01 康健雜誌 110期
20個月大的小男童,在家把玩10歲哥哥的積木玩具時,不慎吞下其中的磁鐵,之後就一直說胃痛並嘔吐;兩天後不治身亡。
驗屍結果發現,幼童的肚子裡竟有9個黏在一起的小磁鐵,讓腸腔嚴重收縮及扭曲,最終要了他的命。
這是真實發生的案例。2006年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TIPSPA)急診室傷害登錄系統所統計的數據顯示,在所有的事故傷害中,0~6歲嬰幼兒發生意外事故的案例就佔有7%。
數據也指出,意外事故最常發生的地點,竟是在居家場所,高達78%。
不只是居家環境不再讓人感到安全、放鬆,連我們習以為常的各類日常用品,都可能潛藏危機。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的調查發現,因為兒童用品而導致的意外傷害,壓、砸、夾、割、刺與異物梗塞名列前二名,尤其容易發生在1~4歲的年齡層。
21個月大的米莉獨自在床上睡覺,隔一陣子母親再去看她的時候,發現她的頭部卡在床頭欄杆和牆壁中間,已經沒有氣息。
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將別在身上閃亮亮的金色別針扯下,吞進肚子裡。幸好,針口朝下,刺戳消化道的角度較小,才未造成太大的傷害。
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理事長白璐憂心地說:「我們無法無時無刻盯著小朋友;最危險的是,孩子通常不會照我們所預期地去使用家裡的家具、用品、玩具。」
-----------------------------------------------------------------------------
不按牌理出牌?
磁鐵、嬰兒床、硬幣……我們總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的用途就只有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那種方式,簡單明瞭。
但是在孩子眼中,他們自有一套「玩耍」的邏輯。
「從啃咬、敲擊,到丟擲、插入等,隨著孩子不同的成長發展階段,他們探索物品的手段也會有所不同,」全國公證檢驗集團風險管理部(Intertek-RAM)的亞洲區副總裁尼爾森.陳(Nelson Chen)說,這些用途其實是「可預見的(foreseeable use)」。
如果你覺得這些「驚嚇」,在小孩慢慢長大、懂事之後就會逐漸好轉,那可就大錯特錯。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一般兒科主任宋文舉醫師便曾收治一名10歲大的男童,因將筆蓋當哨子吹著玩,不小心嗆入氣管,讓男童又咳又喘,呼吸困難,甚至引發右肺積膿發炎。
還有醫生曾經做過調查,把造成兒童梗塞的異物一字排開,堆得最高的是一元硬幣,第二高的是五元硬幣,再來是水銀電池。
日常用品暗藏的危險因子
不只是異物梗塞、窒息,最令人擔心的還有重金屬的毒害。
現在市面上充斥許多未經檢驗合格的商品,都可能含過量重金屬,如鉛、鎘、汞等,小朋友若常將玩具放在嘴巴啃咬,或吃到剝落的含鉛油漆,也可能經呼吸而進入體內;兒童的吸收力又為成人的4~5倍,累積一定程度後,容易導致重金屬中毒,而影響智力發展。
「尤其是兒童食具上的含鉛量,有時甚至遠超過玩具的含鉛量,接觸時間也較多,家長不可輕忽,」白璐再次強調。
為免釀成悲劇,台灣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試驗課副課長黃世志一再提醒,最重要是不要讓孩子將玩具或用品放入嘴裡,並養成玩耍後及吃飯前洗手的習慣。
------------------------------------------------------------------------------
如何讓玩具更安全?
要保障孩子的安全,從選購玩具或用品時,就得看清楚標誌上的說明,包括適用年齡、原始製造國、特殊警告標示、主要成分及材質、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
10月底萬聖節前夕,消基會抽驗市售各類童玩商品發現,有五成標示內容不完整,連名稱都沒有,甚至還有四成一的商品未貼上商品檢驗合格標章,或未經檢驗就逕自販售,因而有零件脫落、尖端刺傷之虞。
黃世志提醒家長,選購玩具時可注意是否有「ST安全玩具標誌」,代表該玩具通過較嚴格的安全檢驗,目前有綠色及黑色兩種。
不過,ST檢驗並非強制,因此家長還要查看玩具上是否貼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核發之合格標誌,表示該玩具至少有經過商檢局最基本的安全檢驗。
除此之外,也可運用一些小技巧,讓你的孩子玩得更安全。
摸:先將外表摸一摸,看表面或外觀有無毛邊,或是銳利的邊、角、刺。
看:無論是玩具或用品,色彩多而鮮豔者,多半會摻雜重金屬,選購時最好可選擇塗料顏色單一的玩具。
摳:可用指甲稍微摳一摳玩具的著色部份,看塗漆是否容易剝落。
戳:可以隨身攜帶小吸管,與小孩的手指粗細相仿,在玩具的間隙,如車輪間隙間,試探看是否可自由進出而不致卡住或夾傷。
塞:任何長度小於5公分,直徑小於3公分的小玩具及零件都是不安全的。要怎麼判斷?可以準備一個底片盒,試著把玩具上一些可拆卸的小物件放入其中,若能整個埋入盒內,就算太小,不安全,容易被小朋友整個放入口中。
無論是何種管道購得的玩具及用品,在買回來之後,最好能先洗滌,並用酒精擦拭、消毒;若有包裝薄膜,最好先幫孩子拆掉,將塑膠膜或塑膠袋處理之後,再讓孩子玩。
------------------------------------------------------------------------------
玩得開心,玩得放心
除了了解孩子「可預見」地玩耍方式,還有一些教戰守則,可以讓孩子遠離居家用品意外傷害。
1.別讓大小孩照顧小小孩
白璐提醒家長,永遠不要太相信孩子的自理能力,而讓大小孩照顧小小孩,「這等於增加小小孩暴露在不適合自己年齡的玩具的風險中,是很危險的」。
2.選購兒童用品時要留意
嬰兒床的欄杆間隙最好不要超過10公分,以免寶寶不小心探頭出去,卻意外卡住,無法動彈。
確認嬰兒床框的塗料,甚至是房間牆壁的油漆,是無毒且不易脫落的,以免寶寶誤吞而中毒。
嬰兒床、寶寶的遊戲小床、手推車等,都要注意銜接點的扣環及卡榫,其穩定度是否足夠,讓小朋友無法輕易打開。
銜接點的縫隙大小,則以不會夾手為考量要點;如有金屬配件,也要確認配件是平滑且無尖銳邊緣,才不會刮傷小朋友的粉嫩肌膚。
最重要是繩索類用品,只要是房間內的繩子,都要小心其長度過長,單邊以15公分以內為限。白璐還建議,可採用拉繩固定在窗台上的窗簾,或是將拉繩綁在高處,讓孩童搆不著,以免寶寶在拉扯的過程中纏繞住自己的頸部,而發生無法呼吸、窒息等悲劇。
3.小東西不要放在兒童唾手可及之處
小朋友的好奇心非常旺盛,因此像指甲剪、訂書針、迴紋針、錢幣、髮夾、藥丸等小東西都要收好,放進抽屜、櫃子裡,並用安全鎖鎖上,避免寶寶因為誤食而發生事故,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孩子因翻箱倒櫃而發生夾傷手指的意外。
白璐說,最好是讓小朋友「看不見」這些小東西,否則愈是讓他「看得到摸不著」,便愈會引發他的好奇心;即使放在高處,他甚至可能爬上去拿,反而增加小朋友跌墜的危險。
4.吃飯時不要邊吃邊玩
邊吃邊玩的時候,呼吸會變得急促,一旦吞嚥動作來不及配合,就容易嗆到。
宋文舉還提醒家長,千萬不要讓大小孩餵食小小孩,同樣容易發生意外。
5.勿讓5歲以下兒童離開視線
小朋友的活動力很強,成天爬高爬低,因此「跌墜」事故才會名列6歲以下兒童意外事故的第二名。
白璐說,她乾脆在地上鋪上軟墊,讓孩子掉下來時不會受傷。
還有,千萬別把孩子單獨放在一個房間,尤其是浴室與廚房,這是家裡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兩個房間。
建議家長,不妨蹲低身體,從小孩子的高度與角度巡視家庭環境,或許可以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潛在危機。
(審稿專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白璐、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一般兒科主任宋文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