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新北市五股區成州國小附設幼兒園
回列表

上一筆資料   下一筆資料
主題:後現代幼兒教育─從家庭做起
發表日期:2008-09-05 07:25
網址:
後現代幼兒教育─從家庭做起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莊雪芳
  「家庭」毫無爭議的,是每個人教育旅程的第一站;而「幼兒教育」更是所有階段教育的基石。然而,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後現代」落實幼兒教育的意涵,家庭無非是最有力的舵手。
一、 前言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一詞大約出現在1930與1940年代之間,最早主要是與藝 術思潮有關;然而,自十七、十八世紀以來,人類經歷產業革命、民主運動,並繼而採用以實驗為方法的科學研究,從此進入一個「現代化」(modern)的生活層面。Elkind在1995年曾分析現代化社會的各種思想與概念,認為理性(reason)、個人化(the individual)、與個人自由(individual freedom)是「現代」思潮的最高信條。後現代觀點則針對「現代化」的思考模式作出重新的評價。現代主義代表著理性化、規律化、超越性、永恆性與統一性,那麼後現代主義則是強調反整體性、反中心性、個別性與多樣性等概念(許立一,民86)。
  綜觀上述論點,身處後現代思潮的父母們,更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面對家中的
孩子,在後現代教育思潮薰陶之下所產生在教養信念與價值觀的巨變,更是一大挑戰。
二、 後現代家庭的改變
  在後現代社會與文化的急遽變遷下,父母的教養信念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衝擊。為了教養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多元、多變的社會文化,「改變」就必須從家庭做起。而後現代主義對傳統的家庭結構與功能將帶來哪些改變呢?
(一)傳統家庭結構的解體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家庭」仍是人類最初的依附與安全感的來源;但是家庭結構的改變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於後現代社會容許差異性及多元性的文化,因此繼而產生的家庭結構,如單親、假性單親、隔代教養、繼親與同志家庭等都是另一種存在的家庭結構。
(二)親子關係的多元與分歧
  除了後現代所產生價值觀的改變外,強調個別性自由的概念亦改變了原有的傳統教養信念。相較之下,父母的權威地位及影響力已大大降低;知識經濟時代的衝擊更嚴重削減了父母的知識體系,更多的父母慢慢知覺到自己的不足;親子間也由於世代的交替,產生了巨大的代溝。現代父母難為,相信是絕大多數父母的心聲!
(三)後現代的教養信念
  後現代主義認為家庭成員中,個人自主(autonomy)需求已漸漸取代「家庭共同體」的價值觀念(Elkind,1995)。因此,在家庭教育上,尊重個別差異性是最基本的教養信條。父母親必須很清楚的意識到孩子是單獨自主的個體;而在教育上,更須調整制式化的教育理念。當今的教育,應特別重視下列目標的培養:理性批判思考、自覺反省能力、圓融人際溝通、寬闊歷史視野、統觀全球意識、自主成熟人格及問題解決能力(廖春文,民86)。上述之教育目標,更須從幼兒教育開始培養,並且落實在家庭教育中。
三、 幼兒教育從家庭做起
  在面臨強調自我、反傳統、反權威的後現代社會文化的衝擊下,親子之間所謂的新秩序與溝通對話的重新建構更顯得十分迫切(?宗堅,民90)。在個人發展的歷程中,「親子關係」是一生中最早接觸的人際關係,此關係發展健全與否,將左右日後更廣泛的人際關係發展。
家庭中健全的依附關係,是幼兒階段一切關係的源頭,孩子與家人間不斷的互動經驗,將形成孩子對自我的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這種內在運作模式一旦形成,將成為孩子在人際互動中衡量與指導行為的依據及指標。由此可見,幼兒教育是深耕於家庭教育中,幼兒教育從家庭做起是最根本之道。
四、結論
  後現代觀點認為改變是轉化而來,而非累積性的因素所造成;亦就是說,學習者不再是外塑的,而是內發的。幼兒階段是學習力、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家庭內的關係更是內發的情感聯繫;對照上述的說法,後現代的家庭教育與幼兒教育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存在。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幼兒教育仍是所有教育的最先趨,而家庭教育更是一切教育之本。因此本文要呼籲所有的父母,不管時代如何改變,不會改變的是幼兒階段對家庭的依附需求,為人父母者當善用此一黃金階段,建構完善的家庭教育。而如何將幼兒教育落實在家庭教育中,並且在兩者之間建構一種最有力的互惠關係,正考驗著後現代的父母們!

 
本班網瀏覽人次:
成州國小附設幼稚園 地址:248新北市五股區成泰路三段493號 電話:(02)2293-3613轉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