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遊戲學習法
發表日期:2007-11-14 22:33
網址:
檔案下載:
|
遊戲學習法
遊戲是大人參與孩子世界的途徑。積極投入和孩子玩耍的父母,能獲得他們衷心的認同,並以合作態度回饋父母。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想要跟別人說些什麼,但被對方不停打斷,或是轉移話題,或是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該怎麼感覺。通常,我們都討厭被別人這樣對待,但是對孩子,我們也會做同樣的事。
這不是了解孩子感覺或思考的好方法。要了解孩子,得玩他們的遊戲、用他們的方法才對。
父母參與需專注
當我們對孩子說:「我不想玩。」他們聽到的是:「我不想進入你的世界。」難怪孩子常回應我們:「我不想去學校。」「我不想去阿姨家。」…….來表示他們也不想進入我們的世界。父母越能參與孩子的世界,孩子越能表現出想和父母合作的態度。
當孩子遊戲時,我們不能只是坐在那裡(雖然經過一天辛苦工作後,我們真的很想這樣)。孩子需要我們做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就像聆聽所需要的積極專注一樣。將心比心,我們不會想跟不斷看錶、經常出神、一直改變話題的人分享內心世界。
要當遊戲的積極參與者,並同時跟隨孩子的引領,是一種挑戰。這意思是,在打籃球時,父母要做一個熱情球員,或者傳球讓孩子進球;但可不是要父母表演拿手的三分球,除非孩子要求,或是要人使出全力來對抗他。
遊戲可紓解情緒
有次研習,我要求父母告訴我他們最愛做的事。當他們一一回答時,我都這樣反應:「好無聊!」「好笨!」「惡…沒搞錯吧?」「你開玩笑嗎?」在這些父母提出抗議前,我解釋為什麼要激怒和侮辱他們,因為,大人常常不智的給孩子這類訊息。在我了解這一點之前,也常讓女兒覺得她玩芭比娃娃是件愚蠢而無聊的事。
為什麼不要總是回答孩子「不行」?想像一下,你剛經歷了一件讓你害怕、困惑、不知所措的事,而你被強迫不能提起或想起它。這就是孩子不能玩自己遊戲時的感覺。遊戲是孩子「思考」和「談話」的方式。
每次當我談到「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時,一定會有人問:「如果總是跟隨孩子的帶領,難道他們不會一直做重複的事嗎?」有時,孩子的確會想重複某些事,超出我們的忍受範圍,然而,像這樣專注一件事時,我們卻責怪他們注意力不足,這不是很矛盾嗎?
越讓孩子主導,他們越能有嘗試新事物的空間。新事物可能包括:體能的挑戰,像是吊單槓或跳水;也可能是情感上的挑戰,像交新朋友,或是談談他在學校的問題。
判斷危險的真假
父母通常還會擔心另一個問題,「如果你跟隨孩子帶領的遊戲,萬一他們要做危險的事,怎麼辦?」首先,我們一定要區分哪些是真正的危險和自己的恐懼。在危險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說:「這讓我害怕。我們來想想看怎麼安全的進行。如果不行的話就只好算了。」當孩子被允許運用他們的判斷力時,他們會好好思考。若我們總是告訴他們「什麼可以」、「什麼不行」,代替他們判斷,孩子便沒什麼機會訓練自己的判斷力。
我們大都煩惱過多的安全問題,特別是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其實,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停下來,協助他們想一下後果,調整或者再繼續,而不是跳進去幫孩子判斷可能性或是危險性。
遊戲可以讓父母學習如何幫孩子安然度過情緒障礙,也可以促成孩子養成思索習慣。我們萬萬不可低估遊戲的力量。
文/Lawrence J. Cohen, Ph.D.(遊戲治療師) 譯/林意雪
本文是摘自國語日報96-11-03(六)家庭12版
|